日期:2023-04-30 14:58:22 来源:依农看天下
“五一”假期已经开启。
3年啦!你知道这3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作为后疫情时代的首个小长假,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均反馈出今年五一假期,人们出行热情高涨、消费意愿大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年了,确实也是时候,出门走一走、看一看,顺便花花钱了。
或许当下,你正在去淄博“赶烤”的路上,亦或是在去往其它旅游城市的途中,甚至已经在景区逛、吃、买了。
淄博烧烤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旅游本是一个在新奇异地放松身心更好迎接归来后工作生活的美好事情。
但从过往经验来看,旅游途中遭遇的一些“不如意”,常会打破这份美好。
而这些“不如意”,往往是因为“花了冤枉钱”。
旅游,少有人多次重复去一个景区,每年都是不一样的地方,这也就使得景区消费多为一次性消费,而“一次性消费”时,“踩坑”的概率往往更大些。
所以“五一”出游的朋友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一定要警惕消费陷阱,避免因“花了冤枉钱”影响心情。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其它消费品咱了解的不够深入,不过对于水果之类的农产品而言,还算熟悉。
我国幅员辽阔、水果种类繁多,不少区域性特产水果,有的是只听其名从未见过,有的甚至是闻所未闻。
遇到区域性特产水果,消费者多愿意尝试这份新奇,而尝试“新奇”时,很可能“踩坑”。
事实上,对于没见过、没吃过的水果,贵贱如何?好吃与否?不重要。
“买贵了”、“不好吃”都不能算是“踩坑”。
只有“买假了”才算花了冤枉钱。
今天我给大家讲3种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特产水果”,这3种水果近年来景区常见,坑了不少游客,消费者若在景区遇到,莫花冤枉钱。
旅游出行,很多朋友会选择火车或高铁作为交通工具。
伴随着“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叫卖声,列车售货员在车厢中央站定,亲切地问一句:“蓝莓李果了解一下”。
蓝莓李果,可能是消费者旅途中遇到的第一个“坑”。
蓝莓、李果分开大家都知道是啥。
合在一起,蓝莓李果,包装上印有蓝莓,看着、吃着又不像蓝莓,不免疑惑,这到底是个什么水果?
事实上,蓝莓李果和蓝莓的关系不大,它是商家用李子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果脯。
蓝莓李果只是该产品的商品名。
当然,是李果脯不要紧,但若包装、销售人员潜移默化的告诉消费者是蓝莓,攀雍附贵、鱼目混珠就问题很大。
反之,若消费者知是李果,价格不贵,吃着可以,买来也不算“花了冤枉钱”。
对于水果加工产品来说,其实只要消费者仔细一些,就不会上当受骗,水果加工品属一般商品,要求包装上必须印有配料表,看配料大家就知是啥了。
旅途、景区,如“蓝莓李果”一般的水果加工品有很多,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甄别。
树上真正的西梅
近几年,在景区较为常见“金西梅”,凭借漂亮的外观、鲜艳的颜色,让不少消费者产生强烈购买欲望的“水果”。
劝大家遇到不要购买,前面提到的蓝莓李果是“坑”与否能两说,而金西梅就纯“坑”了。
西梅大家应该都了解,蔷薇科李属欧洲李的果实,当前国内有种植,鲜果售价不低。
现阶段国内外西梅的栽培品种很多,不同西梅品种果实确实存有一定的差异,但绝对没有品种长成金西梅那副模样。
金西梅,和蓝莓李果一样,是一种加工品,但金西梅更“坑”。
加工的金西梅
一方面,加工金西梅的原料不是西梅,甚至具体是什么都不能确定,可能是未成熟的桃子,也可能是其它李子。
另一方面,景区那些售卖金西梅的摊贩,多宣称其是“天然水果”、“地方特产”,属欺骗消费者行为。
再一方面,金西梅多是散装销售,作为加工品我们根本不知道把桃子、李子加工成如此模样,到底用了什么“狠活”。
虽然合理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谁知道散装的金西梅用了哪些添加剂又是否过量,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尽量不要购买。
树上的嘉宝果
嘉宝果为桃金娘科多年生热带植物,作为原产于南美洲的水果,虽然近几年国内已有种植,市场上也有销售。
但由于种植面积较小且种植范围局限在南方地区,作为水果商业化运作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国内并不是众人皆知的水果。
真正的嘉宝果售价颇高,2017年一斤能卖到200元左右,虽然近两年价格有所下降,但也要30元——50元/斤。
因为少见、价高,让不法商贩有利可图,市场上出现了假的嘉宝果,这种情况在多“一次性消费”的景区尤为严重。
葡萄
景区的假嘉宝果,一般是一粒粒紫黑色的葡萄冒充,为了让葡萄更像嘉宝果,不法商贩还可能在葡萄上涂油、蜡,花大钱吃个葡萄只是被坑,吃涂了油蜡的葡萄可不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消费者一定要仔细辨别后购买。
辨别真假嘉宝果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果型区分,一般情况下嘉宝果果实是圆形的,而葡萄是椭圆形的;
也可以通过果皮、果梗、果肉、种子区分,嘉宝果果皮较厚 (比你吃过所有葡萄的果皮都厚) ,果梗较小,果肉多为乳白色,种子较大,而葡萄果梗粗、果肉不是乳白色。
还可以通过味道区分,虽然嘉宝果的味道不好形容甚至有些“怪”,但绝对不是“葡萄味”,吃出葡萄味基本可断定是假的嘉宝果。
3种“景区特产水果”给大家介绍完了。
希望消费者若在景区遇到后,除自己“避坑”外,积极的进行投诉,为促进景区良好消费环境尽一份力。
当然也希望消费者积极品尝当地真正的区域性特产水果和农产品。
另外,我也劝一下以此为生的不法商贩,旅游季,每个商人都是城市的名片,不要为蝇头小利,当那一粒污染米缸的老鼠屎。
最后,若消费者在景区还遇到其它存疑的水果、农产品,也可以发在评论区,我和大家一起帮着辨别。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搬运!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标签: